测绘地理信息

高职测绘类专业学训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测绘地理信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一、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展现状

(一)技能大赛开展现状

2008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多年来探索出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至此全国范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如火如荼地展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将技能竞赛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形式,形成了国家、省、院校级多层次,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综合素质全方位考察的技能竞赛体系。[1]

目前,测绘地理信息类技能大赛多为由行业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分别指导开展的各级技能大赛。行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技能大赛内容形式更加多样[2],如无人机测绘技能大赛、计算器测绘编程大赛、工程之星测绘技能大赛等。由教育部指导的比赛规模辐射区域更广,参与院校更多,主要分为国家级竞赛、省部级竞赛、校级竞赛三个层次:一是院级技能竞赛,指结合专业实训教学计划,在课堂内对学生所学技能进行竞赛和评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以省内各院校间测量技能竞赛;三是国家级竞赛,对校级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在大赛前集中指导和训练,挑选最优秀的学生走出去,在夺得荣誉的同时,促进学校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二)现行技能大赛模式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为宗旨,推进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3],已成为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但与此同时,对职业竞赛与常规职业教育关系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如“精英教育”“应赛教育”等功利化倾向。[4]开展技能大赛受益的是各所院校的少部分学生,存在受众面窄的问题,违背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5]同时,技能大赛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忽略了学生综合知识的获取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技能大赛的“学、训、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针对上述高职教育技能大赛急需解决的矛盾,探索将“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学”“训”“赛”相融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6]并以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群为对象,选择部分班级实施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对比检验改革成效。

(一)构建“学、训、赛”一体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技能大赛完全服务于教学实训为宗旨的正确的观点,明确教学、实训、大赛的关系。通过调研了解企业需求、用人标准,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竞赛项目的产生源于生产一线,使人才培养规格、企业用人需求、技能大赛标准三者做到有机融合,达到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服务实践生产,竞赛项目源于生产一线,“学、训、赛”三者相互融合的目的;同时将大赛的训练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与课程标准的制订充分考虑技能大赛,使全员接受强化训练;出台相应技能竞赛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竞赛管理机构,建立技能竞赛奖励机制,营造“竞赛典型激励学生,竞赛环境感染学生,竞赛机会造就学生”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制度、机构建设,保障“学、训、赛”一体化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在制度建设中,充分体现出对技能大赛的保障机制,根据训练、比赛成绩、竞赛级别,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奖励、物质奖励、优先评优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我院在新一轮的职能部门设置调整中,首次成立了“校企业合作办公室”,技能大赛工作由原教务处兼管调整为“校企业合作办公室”专职管理,完善了机构建设,保障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三)深化校企合作,教学内容能紧随行业发展

学院持续与当地具有影响力的测绘企事业单位合作,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综合学习领域实习、顶岗实习的机会,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校在每年度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也会邀请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参与,保证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紧随行业发展,职业能力符合岗位要求,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改革实训室制度,开设第二课堂

为满足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成立“测绘爱护者协会”、“即刻飞行”无人机学生社团,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工程测量实训室针对社团及其他有需要的学生开放,开设第二课堂。成立“测绘工作室”,承担一定量社会服务项目。工作室成员由学生组成,大赛选手作为骨干,专业教师负责指导工作室具体工作。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学生获得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产学结合。

上一篇: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管理与控制
下一篇:没有了